石景山區繼續堅持“外防輸入、內防反彈”的工作方針,迅速啟動疫情應急響應機制,構建起上下貫通、左右協調、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的疫情防控工作體系。注重統籌疫情防控資源、注重做好防控政策宣傳、注重加強防控措施檢查,確保各項決策部署從嚴從快、從嚴從細、從嚴從實落實到位。
具體做法有:
一、加密安全防線,嚴格風險人員管控
通過社區網格摸排管控,實時更新密接、次密接等高風險人員名單臺賬,當日人員當日納入管控、當日完成核酸檢測。
對排查到的非我區密接、次密接人員,及時開展信息數據的橫傳及協查。在全力做好摸排工作基礎上,嚴格落實隔離醫學觀察措施,先后啟用5家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,承擔密接、次密接、中高風險地區來(返)京人員、境外來(返)京人員的集中隔離工作。截至8月8日,我區共有密接22人、次密接185人,均已按要求進行了隔離管理。同時,我區按照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要求,建立起規范、嚴密、科學的隔離點管理和運行體系,全力做好隔離點內健康監測、環境消殺及隔離人員心理疏導等工作。此外,街道辦事處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也緊密協作,加強入戶采樣、動態監測和信息通報,共同做好社區居家隔離人員的健康閉環管理。
二、嚴守工作底線,全面加強院感防控
根據全國每日中高風險地區名單變化,積極開展中高風險地區來(返)京患者和醫療機構工作人員(含第三方人員)的排查。
針對預檢分診、住院管理、防控基本措施、工作人員和第三方人員管理等方面迅速開展院感工作大檢查。組建專家團隊,對轄區醫療機構進行培訓、現場檢查和指導,確保院感防控措施有效落實。特別是明確了小診所接診流程和轉運流程,對有11類癥狀患者實行閉環管理。對醫療機構加大抽查檢查頻次,對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,切實履行好監督執法責任。
三、及時部署調整,提升核酸檢測能力
堅持把提升核酸檢測能力作為疫情防控根本工作來抓,規范做好采樣和檢測工作。
通過信息采集系統優化、增派技術人員、加強實驗室服務能力等措施,滿足近期居民的核酸檢測需求增長的情況。當前,我區已制定了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預案,每街道按照“2+N”模式設置采樣點,即2個固定集中采樣,N個社區集中采樣及臨時采樣。目前,全區10家醫療衛生機構具備核酸檢測能力,每日最大檢測量3萬人次,1:10混檢每日最大檢測量可達30萬人份,能夠在12小時內完成重點社區,24小時內完成街道,48小時內完成全區核酸篩查工作。
四、合理安排計劃,推進疫苗接種工作
對符合條件的接種人員按批次、按人數、按時段制定接種計劃,專班定期調度、統籌推進全區疫苗接種工作。
一是積極推進12-17歲人群疫苗接種。
以學校為單位,組織學生遠端集結統一前往接種點,確保接種流程平穩有序、接種服務高效便捷。
二是持續做好18歲以上人群疫苗接種“回頭看”工作。
針對行業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,加強行業人群接種工作督導,制定行業疫苗接種人群動態臺賬,不斷提高企業動態接種率。
三是持續加強第二劑脫漏補種。
通過短信平臺集中向應接未接人員發送第二劑接種提醒信息,安排有意愿接種的人員及時前往接種點,短信發放數量由原來的單次覆蓋2000人提升到單次覆蓋4000人。截至目前,我區累計接種疫苗88.19萬劑,42.58萬人完成了全程接種,18歲以上人群全程接種率達到97.23%。“一老一小”人群接種有序開展,脫漏補種工作加快推動,切實做到應接盡接。
五、積極宣傳引導,提高社會防控意識
一是結合當前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形勢,加強疫情防控健康知識宣傳,倡導居民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防護,鼓勵個人主動申報風險行程,落實疫情防控個人責任。
二是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,重點加強城鄉結合部、筒子樓、簡易樓等薄弱區域環境整治,加強日常消殺工作,清除衛生死角。三是按照全市秋季開學疫情防控的總體要求,提早籌備開學工作。做好各類師生進京、返京及入校前健康監測和防疫防控措施,對校內衛生保障、物資保障、應急處置等工作進行現場評估,全面做好秋季學期開學疫情防控研判。
下一步,石景山區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北京市工作安排,繼續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,將各項防控措施落實落細,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。
來源:石景山區人民政府
.jpg)
全關注
